南阳市科普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圆满落幕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,加强科普能力建设,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科普的热情,南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市委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,成功举办了南阳市科普微视频征集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科学探索,科普共享”为主题,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,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一、活动概况
本次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普微视频作品,征集时间从2024年12月26日开始 ,单位、个人、团队均可参加。活动鼓励运用新技术、新手段创作“有高度、有温度、有态度,见科学、见精神、见创新”,兼具科学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的科普作品。征集作品体裁为各类科普相关的短视频,包括科学教育微电影以及科普动画、访谈等。
活动启动后,通过南阳市科协官网、微信公众号“科普南阳”、南阳日报、南阳交通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,详细介绍活动的主题、内容、参赛要求和奖项设置等信息,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、科普工作者、影视创作者以及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参与。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市宣传、教育、医疗、科技等领域近500件作品投稿,涵盖了自然科学、生命科学、医学健康、环境保护、科技创新、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。
二、作品评选
主办方邀请了宣传、教育、传播、医疗、影视、科技等领域的9位专家评委,组成专业评审团,对征集到的近500件作品进行了严格、公正的评审。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环节,初评阶段,评委们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初步筛选,挑选出一批内容丰富、形式新颖、制作精良的作品进入终评。终评阶段,评委们从科学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创新性、制作水平等多个维度对入围作品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,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7项、三等奖16项 。在评选过程中,评委们始终秉持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严格按照评选标准进行评审,确保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。评委们表示,本次参赛作品整体质量较高,许多作品不仅在科普内容上准确详实,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富有创意,充分展现了我市科普创作的活力和水平。
三、获奖作品特点
1、内容丰富多样:获奖作品涵盖了众多领域,既有关于天文地理、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,也有涉及医学健康、食品安全、反诈宣传、环境保护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。例如,作品《探秘南阳恐龙蛋:解码亿万年前的生命“密码”》以胚胎化石的传奇故事为脉络,深入讲述了南阳恐龙蛋的形成之迷,呼吁公众以科学精神对话历史,激励新一代探索者继续解码地球深处的生命奥秘。作品《调水十年寻源头,不忘初心再出发》讲述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到实施再到通水的全过程。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润泽华夏,千里长渠从南阳出发,穿黄河、依太行,最终抵达首都北京。
2、形式新颖独特:参赛作者们充分发挥创意,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创作。除了常见的动画演示、专家讲解外,还出现了科普微电影、短剧等新颖的表现形式。如作品《“诈骗”风云》通过短剧的形式,自导自演校园周边高频骗局,一本正经搞笑的同时科普《刑法》诈骗罪条款,让观众在欢笑中科普了反诈知识,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3、制作精良专业:大部分获奖作品在制作上都下足了功夫,画面清晰、剪辑流畅、音效搭配合理,充分展现了创作者的专业水平。一些作品还运用了特效、动画等技术手段,增强了视频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,使科普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四、活动影响与意义
1、激发科普创作热情:本次活动为广大科普爱好者和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,激发了他们参与科普创作的热情。活动期间,许多创作者积极投入到科普微视频的制作中,不断探索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,形成了良好的科普创作氛围。
2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:通过展播优秀的科普微视频作品,将丰富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公众,让更多人了解科学、热爱科学,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。这些科普微视频在“云上南阳”APP、南阳交通广播视频号、抖音、微博、微信以及南阳市科协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播后,获得了大量的点击和关注,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好评。
3、推动科普事业发展:活动的成功举办,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科普事业的发展。一方面,活动促进了科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,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;另一方面,活动也为我市科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,为今后开展更多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奠定了基础。
五、总结与展望
本次南阳市科普微视频征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,通过活动的开展,不仅挖掘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普微视频作品和科普创作人才,促进科普文艺作品创作,也为我市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,创新科普形式和手段,不断丰富科普内容,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科普资源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建设科技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科普、参与科普,共同营造热爱科学、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。